• Live

  • 塑料是罪恶的吗?

    关于塑料,我们需要直面,而不是迂回

    by QZ

    为什么我每年都要去这间“鬼屋”

    一座神奇的城市,藏着一间神奇的公寓

    by QZ

    我们和库哈斯聊了聊乡村

    库哈斯的有趣之处,可能在于他把自己变成了可随意解读的开放文本

    by QZ

    在复杂的当下如何看待设计中的女权?

    有时候在设计上过份强调性别特征是很“危险”的,基于这种警惕,又有可能忽略那些最基本的本应强调的差异,造成“女性的尺度就是男性的尺度的缩小”这种粗暴的结果。

    by DEMO

    这部高分科幻动画用“平淡”设计未来城市

    用一部动画引申反思城市的情境多样性。

    by XY

    为什么疫情之下的设计容易失效?

    疫情之下设计还是一种有效的抵达方式吗?

    by DEMO

    被遗忘的气味

    空间和城市的气味鲜少被认真思考过

    by 鸟儿

    如何看待疫情之下的“野生设计”?

    也许到了一个重新审视的时刻

    by DEMO Studio

    从性少数族群的展览看城市叙事的缺席

    人的生活本身就是建筑和城市

    by 呵呵

    2019年,我们留下10个疑问

    2019年即将结束,所幸我们依然还有困惑~~

    by DEMO

    开源设计:是时候 “由大众设计” 了

    设计的民主思潮从“为大众设计”正在向“由大众设计”转变。这不是一场设计文化的“下沉”,而是对设计本质的回归。

    by XY

    “Virgil Abloh的平面设计你喜欢吗?”

    消费是件如此轻易的事情,它带来了即时的快感,但与此同时它也终结了一种设计手法。

    by ZYT

    NETFLIX这部设计纪录片让人有点困惑

    如何真实地取悦观众?

    by 嗷

    造假是可以被接受的吗

    有不少时候,“假的”经常就渐渐成了“真的”。

    by XY

    宜家如何呈现一种“瑞典风格”

    是什么决定了“瑞典设计”?

    by 嗷

    史前文化的启示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迷恋史前文化?

    by 大p

    复制经典是一条光明大道吗?

    对于品牌来说,建立明确稳固的品牌形象,若只是依赖对外界的“拿来主义”,导致品牌的身份最终被那些大师们的名字所淹没,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by Guru

    包豪斯是胜利者吗?

    历史的图景总是需要不断被完善的,如果我们谈论包豪斯,却不谈论那些同时代名气不及却依然在为现代主义进程做出贡献的建筑师,那么也就不能更深入地理解包豪斯的存在价值。

    by ZYT

    我们正在放弃隐私权

    “隐私权”消解时的设计。

    by XY

    用网格创造世界

    我们都是网格世界里的人

    by No No

    在BIG设计的公寓里居住是什么体验?

    我像是置身另一个主题乐园里,坐在湖边,眺望着远处草原上那棵茂盛的大树,那里不时传来牛羊的叫声,给这里的景致增加了切实的生动。

    by zyt

    从特朗普的帽子看设计的真实性

    设计的“真实性”在当下还重要吗?

    by 大鸟

    设计中的性别

    性别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by 鸟

    大家是不是对“反讽”有什么误会?

    很显然,反讽的力量在当下是非常孱弱的

    by 大P

    你愿意花2500元买一把斧头还是一个马桶塞?

    一个用设计模糊功能的故事

    by Zheng

    拜不锈钢,得永生

    它如同神,被人们寄托了对于永生的向往

    by XY

    灾难若已发生,就让它推动建筑和城市的进步

    对于建筑师来说,如何应对灾难,是一个时代交到他们手上的命题。

    by ZYT

    越来越不友好的公共空间

    谁在控制着我们在公共空间的活动?

    by Zheng

    包豪斯被误解了么?这本新书与你探讨

    2015年的初夏,我启程前往德国,进行了一场包豪斯历史的研究和探索。

    by 张云亭

    Helmut Newton的办公室

    本文以Helmut Newton位于蒙特卡洛的办公室为切入点,从设计的角度对其进行片段式的再解读。

    by Zheng

    Hans-Walter Müller 和他的充气房子

    我希望那些年轻的建筑师们会再次回归有趣。

    by 张云亭

    脱vs不脱:未来,伦敦还会是那个「无可撼动」的世界创意之都吗?

    伦敦有你我都能看到的这个世界的眼神。脱欧这一局,对设计师们来说伦敦和英国会“晚节不保”吗?

    by XY

    专访 | 一种椅子,让我们舒适地赚钱

    用一篇文字说办公椅太不够了。

    by XY

    一把椅子的黑历史

    今天咱们聊聊一把充满负能量的椅子。

    by Zheng

    从加州的汉堡快餐店说起

    如果我要为此刻拍一部电影,那么一定是开着车,车里放着《加州之梦》,高速公路旁掠过一家家的快餐店。

    by 张云亭

    一个缱绻设计的美国梦,Ian Schrager和他的街头兄弟

    在 lifestyle 成为一种畅销商品之前,有些人率先创造了这种方式。希望你也像1980年代的他们一样胆大疯狂。

    by XY

    Edward Hopper的窗户告诉了我们什么?

    透过Edward Hopper的窗户,我们看到了一个神秘的现实世界。

    by Zheng

    1950s的设计:厄普代克笔下的美国中产生活想象

    我想象厄普代克笔下那些虚构的人物是如何在20世纪中期的设计产品环绕下度过自己真实的生活。

    by 张云亭

    奥运遗产:“17天”的奥运村如何适用未来

    那些短短用于奥运会十几天的奥运村,它们最后都成为了什么?

    by XY

    设计师们的“手”

    手不仅是设计师们的工具,也是他们潜意识的表达。

    by Zheng

    专访 | Lex Pott:为HAY设计挂钩是米兰展30秒即兴发挥

    Lex Pott 轻松地谈起一些失败的经验,纵使他花了很多功夫去搞定一件设计。

    by XY

    天线宝宝与失落的激进派设计

    那个激进的年代去了哪里?

    by Zheng

    总统选举背后的设计

    越来越真人秀的美国总统选举在设计上有什么样的品位变迁?

    by 张云亭

    费里尼身后,一场意大利的设计梦

    谁不爱费里尼呢?谁不爱意大利呢?

    by XY

    家居展会上,品牌们如何把美“遮”起来

    请欣赏巴黎Maison & Objet上那些被覆盖和遮挡的美~~~~

    by Zheng

    现代厨房从这里开始

    法兰克福厨房成为了现代厨房的模型,多亏了它提升了厨房的重要性,在20世纪剩下的年月里,更小的、更合理统一的厨房变成了整个欧洲住宅的标配。

    by 张云亭

    专访|这个设计师用磁力“制造”生活的一切

    每当看到这样的人,就觉得庸于日常琐碎之中是一种退后,世界还有那么多数不尽的、未被发现的事物,存于主流视线之外。

    by XY

    Kate Moss、椅子和女性身体

    一些由 Kate Moss和椅子产生的琐碎想法,当你坐在一张椅子上的时候,你和它之间的关系可能没那么简单。

    by Zheng

    地道战嘿地道战!是个好设计

    这么看来《地道战》是我的“设计”启蒙片。

    by XY

    燃烧吧,沙发!

    其实沙发也是一件政治很不正确的物品。

    by Zheng

    为什么Mid-century Modern兴盛不衰?

    上世纪中期的设计,成为一种“流行风格”背后的光辉枝角。

    by XY

    波兰斯基和他的疯狂公寓

    在波兰斯基看来,公寓和人之间似乎存在着互相转化的关系。

    by Zheng

    DIY从来不是“廉价”的代名词

    DIY绝非“省钱”的代名词,却可能,是在无用、无效产品泛滥的当下——拯救这番现状的出路之一,或,是最终的结局。

    by XY

    阳台:观赏与被观赏的社交空间

    在这里,他们可以选择性地让公众知道自己生活的某个部分,同时又让公众认为自己窥视到了他们的私人生活。

    by 张云亭

    如果音乐变成家具

    本文适合搭配收听萨蒂的《裸体歌舞》

    by Zheng

    被遗忘的火车站

    如果你想体验这半个多世纪以来,弥漫在这个国度的新旧冲突、全球化、贫富差距一系列全面交织的真实,可以去北京站走一趟。

    by XY

    邱黯雄:今天对未来建筑的想象是资本力量大于理想力量

    2D世界观接近于自然的观察方式,随机性比较强,并不强调客观的精确性。3D是一个欧氏几何、笛卡尔式的世界观,一个由直线、三维坐标建构的世界,讲求空间的精确性。所以现代建筑形态本质上还是欧氏几何的,一定是精确的、有点数据的、实的。

    by 张云亭

    现代主义的女性受害者

    建筑界“女性受害者”的论调是否过于陈腐?

    by Zheng

    美国有个“桃花源”:Shaker教和它的家具

    美国历史上一个名叫Shaker的宗教如何创造了一整套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产品。

    by 张云亭

    专访 | Richard Hutten:智人→ 制造的人 → 游戏的人

    “由一种观点看来,世界整个取决于盲目的力量的运作,游戏总归是多余的。只有当‘心灵’的巨流冲破了宇宙的绝对专制主义时,游戏才变得可能,变得可以考虑和理解”,Richard Hutten自视的圣经《游戏的人》里这么写道。

    by XY

    雅克·塔蒂:住在盒子里的人

    他呈现了一种极致状态下现代办公和中产家庭生活的荒谬性。

    by 张云亭

    孟菲斯回来了吗?

    那些正统设计学院的老师告诫学生千万不要去碰的东西,是不是要回来了?

    by Zheng

    设计与医疗的关系会更近吗?

    在未来,“设计师”与人们的疾病、死亡会发生更直接的关联吗?

    by XY

    为什么迷恋打字机?

    如果你无限量供应打字机给一群猴子,终会有一只写出莎士比亚等级的旷世巨作。

    by 张云亭

    无所事事的镜子

    一种真诚的“自恋”正在消失。

    by Zheng

    小空间改造为何在中国流行?

    那些标题为“xx平米的空间,应该这样装”的文章逐渐充斥了我们的媒体,而却极少人去思考我们是否需要这样的空间以及为何需要这样的空间。

    by 张云亭

    专访|原研哉:一位纸张狂热者的自白

    “把那些纸制品带回去看看,你们做媒体,也应该尝试更多工艺”,最后原研哉说。

    by XY

    激进,以迪斯科的名义?

    在消费文化的背景下谈“激进”是件值得商榷的事情。

    by Zheng

    硅谷单身汉眼里的2016智能家居

    一种是上世纪新婚姻观的产物,另一种则是未来家庭空间的议题,前者又常是新科技产品的追求者。我们和一位朋友聊了聊他眼里的智能家居硬件,试图从个体去看生活与设计、技术的一些微小关系。

    by XY

    阁楼:小空间的的孤独和秘密

    对于狭窄、简陋而局促的独处空间的回忆,就是我们关于给人安慰的空间的经验,这种空间不需要扩大,但它特别需要被占有。

    by 张云亭

    皮肤和触觉的臆想

    皮肤的触觉,建立起我们与物品之间的爱恨关系。

    by Zheng

    专访|“你想在曼哈顿卖特百惠?请先把你的盒子改成黑色”

    Murray Moss曾经做过演员,日后成为了纽约设计品艺廊的开拓者,但戏剧式策展一直没有改变。

    by XY

    回望Expo 67,人类还是技术?(二)

    那时的建筑师设计师们将人类与科技的发展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将两者视为彼此矛盾。

    by 张云亭

    无意识的雕塑与再创造的功能

    聊一聊物品的功能变化、镜头、创造者和拍摄者。

    by Zheng

    从禁奢令到众人效颦,浅谈家具与身份焦虑

    在买下一件家具之前,先想想真正想拥有它的原因是什么。

    by XY

    东京厕所考——柴庵与野原的幻想

    对于习惯了电灯的现代人来说,或许已经忘记了曾经有过的黑暗。

    by 杨致远

    回望Expo 67:遗失的乌托邦(一)

    诞生于乌托邦狂热年代的Expo 67精彩回顾系列:)

    by 张云亭

    把动物全身做成家具,这不是超现实闹剧

    归根结底,“人与动物的关系”是各时代的一面镜子。

    by XY

    五本“关于一种物件”的设计读物推荐

    天气渐寒,推荐一些不太烧脑的出版物。

    by Zheng

    从嬉皮士年代到流动族群

    假设哪天人们都愿意像一位一身轻松的“浪人”生活,至少那是个更年轻的未来。

    by XY

    所有文章
    ×